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在气候变化滨海湿地安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6-25 浏览:
滨海湿地植物群落包括沼泽、红树林、潮汐淡水森林和海草,被广泛认为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改善水质、抵御风暴和固碳。但有证据表明,气候变化驱动的海平面上升加速和陆地沉降(两者之和为相对海平面上升(RSLR))正日益超过沿海湿地海拔上升的速度,可能“淹没”这些重要的生态系统。目前尚不清楚,气候变化对植物生产力的影响是否会在长期(几十年)内抵消相对海平面上升。对于以C4植物为主的湿地,它们对CO2浓度上升(eCO2)的响应最小,eCO2不太可能影响湿地对相对海平面上升的恢复力。相比之下,根据短期实验的eCO2响应参数化的模型预测,eCO2将大大缓解以C3为主的湿地的恢复力。然而,这些预测没有考虑到在多种全球变化因素相互作用下,短期eCO2实验中观察到的eCO2对植物生物量和湿地海拔增加的促进作用是否会在以C3植物为主的滨海湿地中长期持续。
针对该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朱春梧与美国 Smithsonian 环境研究中心、美国维拉诺瓦大学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利用在美国切萨皮克湾湿地开展的原位OTC(Open Top Chamber)长期实验为基础,分析了在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长期eCO2处理对C3植物生物量和湿地海拔高程的影响。
该研究发现,C3植物累计生物量对高CO2响应大致可分为三个不同的时间阶段:最初的“滞后”阶段(1987~1990年),植物生物量响应具有高变异性,可能反应了植物和微生物对CO2浓度突然升高的调节;第二阶段(1991~2002年 )的特征是eCO2对植物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更大且更为一致(即更陡峭的相对线性的累计响应);第三阶段开始于2005年,eCO2的促进作用下降,表明外部因素的干扰或者eCO2产生的负反馈(适应或渐进性氮限制)导致了eCO2对生物量的促进作用受到抑制。自2006年以后,C3植物地上生物量对eCO2的响应显著下降。
地上生物量对eCO2的响应
植物对eCO2响应的早期和后期阶段
经过约18年的处理后,植物生物量对eCO2的响应开始下降,相对海平面是唯一与C3植物地上生物量对eCO2响应下降趋势相对应的时间变量。考虑到植物响应的滞后性,地上部生物量对eCO2的响应以2年的增量,与生长季节海平面(当这些植物物种光合作用活跃时)绘制图表时,当海平面低于约15厘米海拔时,eCO2促进了生产力,但在这一海拔阈值以上时,eCO2促进作用下降。由于该地点的地下生产量在15厘米海拔以上也开始下降,推断土壤饱和时间的增加导致了eCO2促进作用的减弱。海平面上升伴随着潮差的轻微减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可能增加了沼泽淹没的持续时间,但可能太小而不重要。
植物地上生物量对eCO2的响应与海平面的关系
在2005年左右,相对海平面上升引起淹水范围和频率增加,越过了一个生理阈值,海水淹没开始干扰C3植物对eCO2的响应能力。在本研究中,随着eCO2对地上生物量的促进作用降低,两种处理下的根系生物量都急剧下降。随着相对海平面加速上升,淹水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这可能导致根系的厌氧胁迫加剧,如硫化物等毒素浓度增加,氮素限制导致光合能力下降。对此可能解释为淹水胁迫阻碍了植物分配模式的转移,而这种模式通常在相对低胁迫条件下观察到,有助于维持eCO2的促进作用,包括增强营养物质的获取和光合产物的地下生长汇。没有这些,光合作用的eCO2促进作用会由于适应而下降。因此,植物对eCO2的响应服从于淹水造成的生理限制。从长期来看,eCO2不能显著增强湿地面对相对海平面加速增加的恢复力。本研究预警了全球变化下全球滨海湿地安全性变迁,对我国滨海湿地保护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来源:http://www.issas.cas.cn/xwzx/kjjz/202206/t20220607_6458436.html)
【上一篇】 嫦娥四号红外成像光谱地面验证实验对月球SPA表面物质组成的约束
【下一篇】 碳酸盐岩风化碳汇稳定性研究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