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79193永利官网
学术动态

GRL:南亚跨境传输汞污染自工业革命以来就存在

作者:  发布日期:2023-03-03  浏览: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是人类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青藏高原周边的南亚地区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通过大气长距离跨境迁移进入青藏高原腹地,已成为威胁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汞是跨境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毒性、气态传输等特点,开展跨境汞污染研究将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我国国际环境外交活动和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等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汞是地球上少有的具有显著质量分馏(Hg-MDF,常用δ202Hg(‰)表示)和非质量分馏(Hg-MIF,常用Δ199Hg(‰)表示)的化学元素。汞非质量分馏(Δ199Hg)信号的产生主要与光致还原过程有关。考虑到南亚的人为源汞排放Δ199Hg信号不明显(常接近于0),在印度季风驱动作用之下,大气汞污染物在北向跨境传输过程中受到光致还原作用的时间越长,大气汞Δ199Hg值可能会出现趋正偏的变化趋势。为了验证这一猜测,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高寒环境质量与安全团队与合作者利用汞同位素作为示踪工具,发现跨境断面上(Gokyo-纳木错-唐古拉-青海湖)(图1)季风区湖芯中Δ199Hg值呈显著上升趋势,并在唐古拉湖芯中达到峰值;而在位于西风区的青海湖芯中Δ199Hg值出现低于唐古拉湖芯中Δ199Hg值的现象(图2)。通过综合分析上述Δ199Hg的时空变化规律,作者发现,南亚跨境传输汞污染至少自工业革命开始就存在。研究结果还表明,南亚汞污染跨境迁移至青藏高原北界可到达唐古拉山一线(图3)。 

  研究成果以“Northward extent of atmospheric mercury transboundary transport to the Himalayas and Tibetan Plateau region”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我所黄杰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康世昌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本研究获得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605)、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405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77397, 41977335, 41421061)等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9/2022GL100948

  

图1 跨境断面上湖芯取样位置示意图 

  ①尼泊尔Gokyo湖 ②纳木错 ③唐古拉湖 ④青海湖 

  

  图2 跨境断面上Δ199Hg信号的变化过程及其与环境要素关系示意图 

  

  图3 跨境断面上湖芯中Δ199Hg信号的时空变化趋势图 

  (来源:http://www.itpcas.cas.cn/new_kycg/new_kyjz/202303/t20230303_6687839.html

Baidu
sogou